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实务研究 -> 调研成果

构建“八大工程”打造一流法院

  发布时间:2013-08-29 09:27:04


                            构建“八大工程”打造一流法院

                     牡丹江市爱民区人民法院院长     卢俊成

    为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展好“接地气,连民心”服务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和部署张敏院长关于“八个回应、八个提升”要求,笔者从基层法院的实际出发,确立了2013年抓好“八大工程”的工作思路,以确保在实施 “三大战略”、“四化并举”、“五城建设”中,始终能以提升办案质效为中心、以提升队伍素质为保障、以提升法官队伍形象为关键,抓准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内容,确保活动实效,为我市实现“七个翻番”奋斗目标,构建更加和谐幸福的牡丹江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和高效的服务环境。

    一是构建“党的建设”工程,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要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建立起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将十八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认真抓好党员教育学习,落实党的各项制度,通过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增强干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做好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的选树工作,广泛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争当“办案标兵”、“调解能手”、“司法警察大比武”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典型为榜样,激励干警工作热情,培养、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公正办案、廉洁司法,人人争做“平民法官”,努力促进审判工作健康发展。

    二是构建“队伍素质”工程,提升干警司法能力。坚持以考促学,以练促学,积极创建“学习型”法院。利用每周五半天学习时间,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上级文件精神及业务理论知识。在业务学习内容上严格依据上级法院的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进行全员业务大培训,不断提高审判人员,特别是年轻干警的基础业务素质、基本审判技能和核心司法能力。开展岗位大练兵,通过庭审观摩、裁判文书评比等活动,查找不足,认真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升法官庭审驾驭能力、辩法析理能力。深化法官理论认同,以“人民法官为人民”、“司法公信年”、“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一些列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法官政治理念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法官的头脑,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增强“三个自信”,做到“三个认同”,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深刻领会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明确“权从何来、为谁司法、为谁服务”,强化法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开展法官下基层活动,深入社区、乡村体验百姓生活,积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本地风土人情、经济结构、生活水平、公众心态,准确把握群众司法诉求,密切法官与群众的关系,拉近距离,提升法官群众工作能力。

    三是构建“案件质效”工程,保证司法公平正义。以开展“司法质效年”和“司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主动接受外部监督,自觉强化内部监督,以提升队伍素质、审判质量、司法公信力为重点,不断健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审判管理机制,推进审判管理规范化建设。切实把好案件质量关口,减少周转环节,缩短办案周期。通过“人”的公正、“案”的公正、“法”的公正,引导人们理性对待司法,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实现审判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认真执行新《民诉法》等法律规定,切实抓好庭审、合议,裁判文书的评查工作,查找问题,剖析原因,深入研判案件性质,提升案件既判力。强化办案责任,深化流程管理、绩效管理、质量分析和司法统计分析,从严审判管理,逐步实现案件的“三高三低”的审判指标。

    四是构建“司法为民”工程,积极创建服务型法院。切实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 以回应群众诉求为原则,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诉讼难题,进一步提升案件结案率、执结率和执行标的到位率,认真做好判前释明、判后答疑工作,切实为改善民生提供司法保障,奋力打造服务型、公信型法院。深入开展下社区、下厂矿、下乡村、下学校、下军营“五下”活动,围绕事关群众关心的民生审判问题、制约法院发展的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把问题的原因搞清楚,把全院的状况理透彻,把制约的症结查明白。对涉农案件开辟绿色通道集中时间、人员专项巡回审理,做到快立、快审、快执,方便群众,确保不误农时;对当事人行动不便、涉及相邻关系、宅基地纠纷、赡养等民事案件上门开庭,最大限度减少诉累,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司法便利与温暖。加强立案信访服务窗口建设,畅通立案信访渠道,强化诉讼服务中心职能,深化“一站式”服务;改进立案制度,建立预约立案、电话立案、网络立案制度。

    五是构建“服务大局”工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坚持能动司法,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探索经济发展规律,在服务经济建设上下功夫,在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自觉把审判执行工作放在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思考和定位,深入开展调研活动,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从领导干部到一线法官都要与辖区企业建立包扶对子,定期深入重点、困难企业,广泛开展法治宣传,积极帮助企业增强法律意识,减少涉诉涉法问题的发生,切实保障全区经济健康、持续、跨越发展,在服务大局上取得新成效。要依法做好房屋征收拆迁工作,不断增强法院在推进服务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坚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相结合,对有协调可能的“滞迁户”,加大协调和解推进力度,配合征收部门做好调解,力争实现和谐拆迁。强化司法建议功能,及时制定司法政策意见,对涉及到重点企业、民生工程的事项提出具体的实施要求和保障措施,优化涉企诉讼环境,对企业发展中所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进行前瞻性和对策性研究,促进企业发展。

    六是构建“阳光司法”工程,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健全司法公开机制、公开措施和公开范围,充分发挥“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作用,利用网络载体对法院开展的重点工作、重大案件的审理等情况进行适时发布,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对重大疑难案件和关系民生的案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执法监督员参与庭审和听证,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探索人民陪审员选任、培训、考核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每年要定期组织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保证公众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增强社会对法院的认同感。坚持“三必进”原则,经常性走访偏远村屯、困难企业、贫困家庭,进行实地调研问策。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员、特邀监督员制度,提升司法公正力度。

    七是构建“廉洁文明”工程,树立良好司法形象。以推进法院廉政文化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严肃审判纪律,弘扬司法文明,改善司法作风,按照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联系群众的要求,认真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全市开展的“接地气,连民心”服务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司法为民、服务群众的理念,强化依法办案、规范司法的意识,强化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作风,强化严格自律、廉洁司法职业的操守,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廉政从业道德建设、制度规范建设、监督网络建设、防控惩戒机制建设、司法作风建设和廉政典型建设等六项工作,强化对审判纪律、机关作风等督促检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围绕案件查原因、追责任、定处罚,确保完成“零违纪”工作目标。

    八是构建“矛盾化解”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完善“五全调解”工作模式,强化民事调解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法院内部要发挥“承办人、庭长、主管副院长、院长”的四级调解机制,根据案件难易程度,逐级进行调解,全力化解诉讼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纠纷。深入开展涉诉信访集中治理活动,以诉访分离、依法治访为原则,规范信访行为,维护信访秩序,全面化解和解决当前涉诉信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积极探索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有机衔接,不断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以社会稳定风险管理为手段,将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积极营造出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执行难化解年”活动,着力推行分段集约执行工作机制,全面发挥执行指挥中心快速、协调的职能作用;着力推进立审执联动机制建设,全方位联动抓执行;着力开展被执行人债权名录制度,强化执行威慑机制。

                            

责任编辑:卢文丽 马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