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沃土上续写时代荣光 ——学习践行东北抗联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4 14:57:56
巍巍长白山,涛涛牡丹江。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八十载春秋轮转,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在白山黑水间回荡的抗联壮歌从未远去。作为这片英雄土地上的后来者、建设者,特别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深感“红色传承·光耀黑土”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沉甸甸的历史嘱托和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回望那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争岁月,品读东北抗联精神“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核心内涵,我们更应在铭记与缅怀中汲取力量,在思考与实践中开创未来。
铭记峥嵘:触摸历史,感悟精神之源
牡丹江的山峦密林,是抗联将士浴血奋战、书写忠诚的天然战场。杨靖宇将军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曾依托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地,巧妙运用游击战术,予敌以沉重打击。镜泊湖畔,英雄儿女们同仇敌忾,上演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绥芬河、东宁等地的要塞遗址,铁证般诉说着侵略者的暴行与中华民族的不屈。走进海林“杨子荣烈士陵园”、宁安“马骏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在肃穆中倾听历史的回响;重走绥芬河、东宁等地的隐秘交通线,感受当年传递情报、运送物资的艰辛与危险。每一次对历史的触摸,都是对精神根脉的溯源。我们震撼于他们“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绝对忠诚,感佩于他们在冰天雪地、缺衣少粮的绝境中,依靠信仰用钢枪与意志构筑起的十四载精神长城。这份忠诚与坚韧,正是我们机关工作最宝贵的精神底色——无论身处何种岗位,服务于谁,都必须把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作为立身之本,把坚韧不拔、迎难而上作为成事之要。
践行初心:立足岗位,传承精神之魂
历史的烽火淬炼出的抗联精神,与后续在大开发、大建设中孕育的“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黑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奋斗谱系。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的岗位或许没有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也没有荒原上的挥汗如雨,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的责任同样重大。
传承“忠诚于党”,就要求我们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协调落实的每一环节,都要深思“是否有利于发展”、“是否造福于人民”,确保工作方向不偏、焦点不散。我们肩负着推动牡丹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任,当面对改革深水区的阻力、发展新阶段的瓶颈,需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和担当,主动揽责、积极作为,为发展清除障碍、打通路径。面对繁重复杂的业务工作,机关工作同样是一场需要耐心和韧劲的长跑。对待每项任务,都应发扬“工匠精神”,力求精准细致、务求实效。优化营商环境,要有“跑断腿、磨破嘴”的韧劲深入企业解难题;服务民生保障,要以“钉钉子精神”紧盯百姓“急难愁盼”不放松;推进重点项目,须有“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狠抓落实。这种在工作岗位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与执着,正是对革命先烈牺牲奉献精神最踏实的传承。
开创未来:挺膺担当,绽放时代之光
历史照亮前路,奋斗成就未来。“红色传承”的最终目的,是激励我们“开创未来”。当前,牡丹江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东北全面振兴战略为我市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将挺膺担当,将个人的理想抱负融入家乡发展的宏伟蓝图。
我们青年一代要善于将学习的历史养分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践智慧。要敢于创新思维,在制度设计、流程优化、服务模式上勇于探索符合市情、高效便捷的新路。要主动投身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改革攻坚的最前沿,在基层的土壤里汲取养分,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才干。我们更要成为红色基因最活跃的传播者,不仅自己学深悟透,更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多元的形式,讲好抗联故事、奋斗故事、牡丹江故事,让红色精神特别是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在机关内外、在广大青年中生根发芽,激发起更多人建设家乡的热情。这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光耀黑土”最生动的诠释。
八秩春秋,鉴往知来。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既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更是伟大事业的实践者。唯有深刻铭记那段白山黑水的浴血史诗,躬身践行抗联等精神谱系铸就的信念、担当与韧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立足岗位、服务大局、砥砺前行,方能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执精神之笔,饱蘸实干之墨,奋力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耀黑土”新篇章!
作者: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琳
(作品入选牡丹江市直机关“红色传承·光耀黑土”主题征文优秀作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