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做实善意文明执行!从“失信惩戒”到“信用重生”

发布时间:2025-07-28 09:25:16


        对企业而言,信用记录就如同一张无形名片,如果被纳入失信名单将直接影响其生产经营活动。为了帮助“诚实而不幸”的被执行企业重焕新生,人民法院积极探索信用修复机制,降低失信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
        今年以来,牡丹江法院以“如我在执”意识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做实善意文明执行,对愿意主动履行、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的被执行人适用信用修复机制,开辟“信用重生”通道,激发被执行人履行潜能,双向化解执行困境。
01 精准区分失信与“失能”
        牡丹江法院常态化开展“雷霆行动”,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落实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强化与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沟通合作,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失信惩戒对被执行人权益的影响,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提高营收能力。
        2024至今,依法限制高消费7921人次、罚款拘留427人、移送追诉拒执犯罪31人、通过官方微信平台曝光192家失信企业,与市营商环境局共建信用评价及信用践诺激励机制,修复法人信用信息520次,修复自然人信用信息1166次,助力营造公平诚信的交易环境。
02 “证明”重塑信用
        某安装公司拖欠康某设备租赁费、人工费及材料费10余万元,经爱民区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但安装公司却迟迟不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康某向爱民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爱民区法院按程序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并冻结其银行账户。该公司在得知被列入失信名单后,立即与法院取得联系,主动表示积极筹措资金,将于两日内将欠款全部履行完毕。

        “我们公司目前正处于一投标项目的关键期,如果还在失信名单上,我们可能会错失商机!”企业负责人焦急地说。为避免“失信”对企业投标造成负面影响,爱民区法院做实善意文明执行,以企业信用修复为出发点,案款到账的当天为该公司出具《信用修复证明》,确保该公司顺利进行投标。
03 惩戒+修复+激励
        某肉业公司是宁安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受市场环境变化、运营成本上升及资金回流周期延长等多重因素影响,该肉业公司拖欠养殖场货款。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倾听双方诉求,细致分析利弊得失,逐步缩小分歧。

        经过执行法官的不懈努力,最终经申请人同意,采取查封企业不动产和机器设备但暂时不予处置,企业可以保留使用权的方式,保障肉业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我们深知信用对企业的重要性,运用‘惩戒+修复+激励’措施,在肉业公司履行完给付义务后,快速解除其强制措施,并开具信用修复证明,重塑社会信用。”执行法官如是说。

        牡丹江法院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积极探索运用“信用修复证明书”等正向激励机制,帮助“诚实而不幸”的被执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庄严承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