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牡丹江中院少年法庭致全市未成年人父母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24-03-21 16:39:07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近年来,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上升、高发趋势,甚至已经迈进制度化、产业化进程。也许你会认为电信网络诈骗离我们很遥远,自信地认为不可能上当。这么想,你就大错特错了!社交软件的普及让交流更加便捷,但也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让人防不胜防。他们利用电话、短信和网络等手段,针对学生及家长群体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屡有发生,使许多家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

为保障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防止大家落入诈骗团伙精心布置的陷阱,牡丹江中院特别提醒家长及同学们,认真阅读此信,学习防范诈骗相关知识,筑牢反诈“防火墙”。

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01冒充公检法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社保、医保等单位工作人员,用网络电话虚拟上述单位电话号码,以恶意透支或社保、医保账户异常以及涉嫌“洗钱”、“贩毒”等,要求受害人将个人资产转到所谓“安全账户”进行诈骗,或让受害人登录虚假的公检法网站查看通缉令,再实施诈骗。

02补贴退税类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财政、税务、卫生、残联、教育等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享受“购房退税、购车退税、新生儿补贴、残疾补贴、教育补贴”等,向受害人提供所谓的相关部门咨询电话,通过电话诱骗其到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利用受害人对ATM机操作不熟的时间间隙将钱款转走。

03网络兼职刷信誉诈骗


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兼职刷信誉,给予高额报酬”的虚假广告,先要求受害人购买首笔订单,并进行少量返利,后以赚取更多提成为诱饵,诱骗受害人购买多笔订单,从而实施诈骗。

04刷卡消费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商场、酒店进行刷卡消费,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某某号码咨询。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恐慌心理,要求其到ATM机上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将受害人卡内款项转至不法分子指定账户。

如何应对电信诈骗

1.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

2.对于自称公检法进行调查、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网络商家客服进行退款以及亲朋好友要求借款、转账等电话,要提高警惕。

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

4.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钓鱼软件、木马程序。

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

防范电信诈骗“三不一要”

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4.要及时报案。如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不法分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变化多端。谨记不转账、不汇款、多核实,提高防骗意识,避免上当受骗。再次提醒家长及同学们,遇到涉及转钱等不确定情况,及时跟老师、家人、朋友确认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如果发现受骗,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警。

最后希望家长和同学们都能识骗、防骗、知法、守法,远离诈骗!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祝家长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牡丹江中院少年法庭

2024年3月21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