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教育整顿•弘扬英模精神】舍家忘我 勇毅逆行 ——牡丹江市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王宏光

  发布时间:2021-06-18 16:45:04



王宏光,男,1968年3月出生,1988年10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历任鸡东县法院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政工科副科长、党组成员等职务,1999年12月任鸡东县法院副院长,2008年5月调入牡丹江中院,现任监察室四级调研员。


疫情防控期间,王宏光主动下沉社区,担任西长安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历时54天,累计值守228个小时。2020年4月8日,返回工作岗位仅一天的他,又被组织派到丹江假日酒店,担任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组负责人,带领其他5名同志投入到新一轮的“战疫”中。

完善组织流程,打造无懈可击的“桥头堡”


2020年4月1日以后,整个黑龙江疫情加剧,特别是境外输入病例大幅增加,为了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断集中隔离观察点可能传播的途径,刚接手集中隔离观察工作的王宏光马上与丹江假日宾馆负责人联系沟通,了解宾馆整体情况,详细询问防火通道、餐厅厨房、消防设施、消毒设备、防疫物资以及宾馆工作人员、值守服务人员、现有隔离人员等情况,并细致了解现有工作流程,包括接收、观察和解除隔离人员的全过程,做到事无巨细。

而后,他建立了隔离点工作人员微信群,在群内就集中隔离观察点现有情况进行研讨,分析研判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最终在大批归国人员进住宾馆前,分别在宾馆大堂、餐厅厨房设立了两个“隔离缓冲区”,打造了集中隔离观察点的“安全桥头堡”。让这个与病毒接触只在方寸间让人心生畏惧的地方变得不那么可怕。

身先士卒做表率,按下精细高效的“隔离键”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精辟的总结了王宏光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一切工作没有最细,只有更细。第一次接收46名归国隔离人员抵达丹江假日酒店集中隔离观察点的时间是晚上六点左右,经过一系列的接收工作流程,完成全部工作时已经是半夜十二点半了。整整六个小时他都没有坐下来休息,由于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加上急性腰肌劳损,他一直带着护腰,每天睡前只能靠自带的理疗仪缓解疼痛。因为腰疼,坐下起身十分困难,所以他工作期间总是站着,同志们看见了就问:“你怎么总喜欢站着?”他怕大家担心,总是一笑置之,从不多说什么。

有了第一次的工作经验之后,王宏光认真总结经验,边摸索边整理,很快就形成了健康观察组全套工作流程,包括跟车接人、核实信息、指引入住、健康监测、电话咨询、指挥送餐、消毒接应等工作。

在这里,隔离点工作人员要照料和观察着隔离点内近百名“客人”的生活起居。“您好,今天上午的体温多少?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吗?注意开窗通风,尽量多喝水……”这些内容每天他都要讲上几百次。

集中隔离工作组的6名同志中,王宏光是唯一一个60后,其他的5名同志都是90后,因为平时工作压力巨大,他经常担心这些90后的“孩子们”撑不住,所以工作之余他也经常打趣开解队员们,他戏称这支队伍是“6090队”,工作之余他带大家唱唱歌跳跳舞,缓解压力。

自古忠孝难两全,舍家抗疫的“逆行者”

“儿子呀,你那值守什么时候能结束啊?妈这病挺严重的,我真怕等不到你回来呀!”看着视频里重病的母亲期盼的目光,听着母亲只言片语里的思念,他强忍泪水宽慰母亲:“妈,您坚强点儿,等我把集中隔离点的回国隔离人员都安全送出去,我就回去接您,您好好儿养病,千万等儿子回家啊!”挂断视频,他轻轻拭去眼角的泪,心中满满的都是不能在母亲病床前尽孝的亏欠和愧疚......


三月中旬,王宏光的母亲就因为心衰住院治疗,因为经常感到呼吸困难,住院期间需要24小时看护 ,但是因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他被派到集中隔离观察点负责工作,没法照顾母亲,思虑再三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同医生商量给母亲办理了出院,送到姐姐家暂时由姐姐照料。作为儿子和家里的顶梁柱,在母亲最需要的时候,却不能尽孝,是他内心深处不愿与他人言说的痛楚。

他明白“自古忠孝难两全”,在这个特殊时期他选择舍小家为大义,他深知“先国后家,国安才家合”,只盼疫情早日过去,母亲身体康健待儿凯旋!

疾风知劲草,挑战显担当。这是属于吾辈的年代,当时代激荡,吾辈要勇于挑起大任,做时代的脊梁。

在近三个月的“战疫”中,王宏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让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答卷,此时此刻他正逆风而上,砥砺前行,从容作答!“舍家忘我,勇毅逆行”这是初心召唤的责任,这是使命赋予的担当。冬已尽,春已至,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责任编辑:郭娜    

文章出处: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