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牡丹江法院多元解纷2019大盘点

  发布时间:2019-12-27 16:16:38









    2019年牡丹江法院深入贯彻落实最高院相关文件精神,以高效妥善“线下”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促进辖区稳定和谐为导向,以信息化、智能化“线上”调解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人民调解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推动形成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牡丹江实践。

    线上调解

    11月18日,牡丹江大雪纷飞,西安区法院与牡丹江市诉前诉中调处委员会调解律师苏慧达、潘冰在征求了双方同意后,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在线音视频远程调解系统,现场连线双方当事人,用科技手段对潘某与牡丹江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进行“面对面”调解。既免去当事人在冰天雪地里往返周折,也保障了当事人充分辩论的权利。

    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调解成功,圆满结案。潘某激动地说道:”西安区法院高效调解为我挽回了损失,让我在冬天里感受到了司法为民的温暖!”

    原告朱某与被告某经济合作社发生经济纠纷,遂起诉至东宁市法院老黑山法庭。马长海庭长认为该案符合网上调解条件,故引导当事人登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平台上的“视频调解”对该案进行网上调解,双方当事人利用微信小程序同步进行了视频。在马长海庭长的主持下,不到半小时,双方便在没有离开居住地的情况下,网上达成了调解协议,圆满结案。

    11月7日,阳明区法院五林法庭受理一起索要租赁费案件,五林法庭曲国山庭长认为该案案情比较清晰,遂通过微信视频远程调解,最终在曲庭长的调解下,被告同意还款。11月18日上午,被告便将欠款13.6万元及诉讼费1510元汇入。原告撤回起诉,也因此节省了1万元的律师费。

    线下调解

    近日,宁安市法院立案庭接待一对母女,因土地承包纠纷,母亲将女儿诉至法院。立案法官了解情况后,为避免亲人变为仇人,随即将女儿传唤到法院,耐心细致地对她们进行劝解,当天就把母女的矛盾圆满化解,女儿当场给付母亲承包费5000元,并领着母亲到商场购买了棉鞋棉衣,母女二人和好如初,都对立案法官连声道谢。

    东安区法院在诉前成功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实现了当天接案,立即调解,案结事了的高效司法服务。从接案到调解成功前后不到四十分钟,便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随后,诉前调解中心的张哲主任为双方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此案在诉前得以圆满化解,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家住林口县林口镇的刘某林与母亲刘某霞因对已故父亲单位发放补偿款分配产生分歧,遂将母亲诉至法院。林口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案件委派给该院诉前调解“温馨茶室”,调解室工作人员在调解过程中,通过电话沟通、视频对话、面对面调解等方式方法多次对母子俩进行调解,最终,促成了母子双方握手言好,同时,又达成了补偿款领取协议。至此,母子双方的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得以弥合。

    调解工作建设

    穆棱市法院创新举措,推动“三个建设”——特邀调解队伍建设、诉调对接机制建设、网络调解平台建设。壮大特邀调解队伍,编织432名特邀调解员,12个调委会的调解网络。健全诉调对接机制,打造5个调解工作室,16项诉调衔接工作机制。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核心,建成了辐射全市的“以点带面”调解新模式,将社会力量充分凝聚到多元化调解战线上来。

    爱民区法院高度重视诉讼服务中心建设,2019年至今已完成诉前调解案件55件,且全部调解成功,调解成功率达到100%。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充分发挥在线调解的功能,让当事人少跑腿,同时当事人无需缴纳诉讼费用,减轻当事人诉累,充分体现了法院“立案不求人” 的便民服务理念。

    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牡丹江法院积极探索创新司法服务方式,通过“线上+线下”调解模式,将纠纷调解工作与民事诉讼程序相衔接,有效减少了当事人的时间与金钱成本,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责任编辑:邢宇彤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