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文化园地 -> 读书心语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读《刑法的私塾》有感

  发布时间:2019-05-04 22:01:44



    从小就对刑侦类的小说、电影非常感兴趣,总觉得抽丝剥茧、拨开云雾之后的惩恶扬善很棒,这也奠定了大学期间我对《刑法》的偏爱。走入法院,又让我关注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职业、一类人,也在用另一种方式追本溯源、明察秋毫,通过法律让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戒。在图书馆偶然间翻看到张明楷教授的《刑法的私塾》,诧异原来除了《论语》外,还有其他书籍也是以师生讨论的形式铸就的,好奇心使然,我开启了我本次的旅程。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旅行中的两点启示:

     通俗易懂承载着法律的生命力。《刑法的私塾》包含了刑法学各个方面的知识点,涵盖了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的相关内容,原以为晦涩难懂,却因为书中非正式的讨论形式和作者一个个典型案例的串联,让内容更容易汲取,既拉近与司法实务的距离,也未将普通阅读者拒之门外。我想,这种精神于裁判文书应该也适用,一份裁判文书,要既注重司法的专业性,也注重公众的可读性,把法律语言转换成符合法律精神、易为阅读者理解和接受的公众语言,不该仅仅是简单的机械的法言法语的堆砌,更应尽可能让老百姓听得清、看得懂,也自然能够增进社会公众对司法裁判的信任和理解。

    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来等候明天的选择。抛却《刑法的私塾》专业知识上的内容,师生之间的不断探讨、研究,还给了我另一个感受——就是思考的必要性。“涉浅水者得鱼虾,入大海者擒蛟龙。”人不精思,就只能做涉水者。在如今这个“知识激增”的时代,逆水行舟的感觉时刻都在,所以才有了各种的“恐慌意识”,但忙碌的工作、生活又很难有大块的时间用来学习、思考,这就需要我们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浅尝辄止的学习,只能让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坐不下来、静不下心,更何谈思考、认知。凡是那些对事物有着独到的眼光的人,在这份“眼光”的背后,必然靠着独到的思考能力。虽不求“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那种提升,也希望能成为一个“腹中有书、心中有数、言之有物”的人。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读一本好书,如乘一叶扁舟弄潮于知识的浪巅。书是美景,足不出户,亦可看“长河落日”、“孤帆远影”。读书是一种放达,在历史与现实的冲击下,即使是惊鸿一瞥,也执掌起漫天光芒。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与君共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