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干练的短发、温婉平和的笑容、坚毅笃定的眼神……日前,初见绥芬河市人民法院速裁庭法官何艳时,她正在一间调解室内耐心细致地为原告、被告双方调解物业纠纷。20分钟下来,被告当场支付了拖欠的物业费,原告选择撤诉,案件圆满办结。这期间,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有的只是何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换位思考”和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为民情怀。
以法台为舞台,与案件为伴侣。在全省法官2018年度办案质效统计中,32岁的何艳凭借年度办理民事案件303件的成绩跻身全省法院办案前100名法官之中,位列全省第13名、全市第一名。“我从未执着过成绩或荣誉的多寡,只是想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做些事情!”何艳说,当棘手的事情因为她得到解决,当看到当事人感激的泪水,那一刻她的心和他们一样幸福,也深刻体会到自己职业的神圣,坚定了她追随信仰、坚守理想的信念和决心。
高效速裁,用忘我工作换来严谨判决
物业纠纷案件办结后,忙着给书记员安排工作的何艳,被一阵电话铃声打断。原来,负责审判的另一案件的当事人和律师带着材料到法院了,提出诉前保全。此时,距离10点的第二个庭审还剩20分钟,何艳快步地走向与当事人约好的地点。
“准确金额”“房产证、身份证等一些信息没有写清楚”“按照我上次出示的材料清单,补充一下。”……何艳不停地挑选着有用的素材。经过10多分钟的简单碰头后,10点整,何艳穿上法官袍,准时出现在第九法庭上。
“审判,于人身自由是一种剥夺,我们都应该对法律有一种敬畏感,法槌敲响的那一刻对社会应该有一种警醒和指引,以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10年来,何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始终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用忘我的工作换来一个个严谨的判决,在提高工作效率的情况下,“速裁”而不“滥裁”,确保每一个案件的办结质量。
“从不午休”是她给家庭最大的温柔
庭审告一段落后,到食堂用餐时,已经吃完午饭的同事与何艳打着招呼。用完餐,何艳便快步回到了办公室,接着准备开庭需要的相关材料。何艳结婚后,从不午休,似乎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因为她要尽可能地“挤”出时间,以便在下班后能够更好地处理家庭的琐事。
法官、军嫂、两个女儿的妈妈、公婆的儿媳……对于拥有多重身份的何艳来说,要扮演好每一个角色谈何容易。
作为一名军嫂,家里家外的大事小情,何艳几乎指望不上极少在家的丈夫,然而,紧张且忙碌的工作又让她分身乏术,所以当日事当日毕、按时下班便是她给予家庭最大的温柔。
而作为两个女儿的妈妈和公婆的儿媳,何艳心中则充满了愧疚,“公公婆婆都很支持我和爱人的工作。白天,两个孩子都是由公公婆婆帮忙照料的;晚上,由我负责带孩子,这样既可以缓解公婆一天的辛苦和忙碌,也可以有更多时间和孩子相处。”
民事案件必然会遇到许多家庭纠纷案件,当被问及这类案件是否对自身情绪造成困扰时,何艳认为,自己不仅拥有一颗“大心脏”,而且能做到辩证的看待这类案件,“这些案件,让我更有能力处理好家庭关系,因为只有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和谐了,工作起来才会没有后顾之忧。”
不畏困难,以初心守护司法使命
13时40分,看完卷宗的最后一页,何艳又来到了第九法庭,开始审理案件。一个小时后,何艳匆匆与执行局法官就两件执行异议的案件进行了交流。15时,何艳驾车带着书记员到西城区去送达传票。
两个小时,只成功送达一份传票,何艳不禁笑着安慰气鼓鼓的书记员:“都说送达难、送达难,咱们回去多找线索、多送几次,就不难了。”
对于一名法官而言,司法为民绝非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一道需要用每分每秒去持续论证的长命题。
其实,对于何艳来说,自己与院里的其他法官并没有什么不同,大家都是生活和工作的多面手,如她一样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碌着、工作着、奉献着。
“诚然,每一天,大家办理的案件在变、接触的当事人在变,可永恒不变的是我他们司法为民的初心和公正司法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