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普法小讲堂】珍惜一生血汗 远离非法集资

  发布时间:2019-04-11 08:49:44



    为了让更多的小伙伴远离非法集资,今天,我们请来了牡丹江中院的法官小哥哥,为我们讲讲相关的法律知识吧!

    非法集资

    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

    主要特征

    一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也包括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集资),也就是说集资者不具备集资的主体资格。二是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这里“不特定的对象”是指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而不是指特定少数人。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

    常见罪名

    非法集资只是一系列犯罪行为的统称,具体落实到刑法里,最常见的罪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并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

    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是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是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此外,第三条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是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二是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三是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四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一是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二是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三是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四是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非法吸收或者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的资金,可以免于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表现形式

    在实际的生活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表现形式有:一是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二是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三是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四是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五是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六是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七是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八是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九是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十是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

    社会危害

    非法集资活动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极易引发社会风险,甚至危害社会稳定。参与非法集资的当事人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用于非法集资的钱可能是参与人一辈子节衣缩食省下来的,也可能是养老钱,而非法集资人对这些资金则是任意挥霍、浪费、转移或者非法占有,参与人很难收回资金。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因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而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在取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只负责组织协调工作,而不能采取财政拨款的方式弥补非法集资造成的损失。因此一旦社会公众参与非法集资,参与者利益不受法律保护,经人民法院执行,集资者仍不能清退集资款的,应由参与人自行承担损失,而不能要求有关政府部门代偿。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谨防血本无归!”

    拒绝高息诱惑

    理性选择投资渠道

    远离非法集资

    避免财产遭受损失

责任编辑:邢宇桐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