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宁市法院干警刘建军撰写的征文纳入《三十而立、你我成长:纪念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三十周年征文文集》。
★心怀敬畏 与法同行★
当第一缕晨曦映照在大地上,当第一颗繁星闪烁在夜空中,大自然的法则无时无刻不支配着穹苍。茫茫人海,芸芸众生,社会的法则也无处不在地规范着每个人的行为。且从表面上看,法律处处约束着我们,似乎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但当我们站高一点,看远一点时,就会发现正是这些条条框框保障了社会的顺畅运转。
司法,成为正义实现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作为掌握正义天平的使者,应当敬畏法律。三年前,我怀揣敬畏及法官的无限憧憬,从工作十年的行政岗位转行,考入了法院,并与你相识——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作为法院新兵,我平日里认真对待每个当事人的案子,对有疑虑的问题都一一记在日记本里。我利用空闲时间去思考,在法律书籍的海洋中寻找答案。而相对于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我又是多么地陌生,以至于第一次面对你,我无从下手。我只能对我平时的那点点实践,点点疑虑,点点思考,以及对法律的自我理想,写成篇章。
第一年,也就是二十八届那年,我刚入法院,以为马上就能步入法官岗位,却走向了法官助理岗位。我心情是沮丧的,但更多的是陌生。如何配合员额法官,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我思考着,并追索着法官助理的源头——美国,美国虽是法官助理的创举,但英国却是美国的前身,于是我又去追寻英国的法制历史,发现了英国法官助理的雏形。因此,我借鉴英国法官制度改革,写了第一篇全国法院学术论文,词句虽说粗糙,但感谢讨论会组织者的厚爱,我获得了全国三等奖。作为工科男的我,开始迷恋上了你,一步一步,磕磕碰碰地走上了法律的道路。
面对你,我不从虚伪,一直致力于思考自身遇到的实践问题,以此提高自我的法律素养,丰富自我的法律精神。三年来,我牺牲了有限的空闲时光,只是为了多了解你,将法条背后的法治精神和我融为一体,并从中发现法律的慧光,去解决我实践的问题。勤于耕耘的我,对法律越深入了解和领会,对法律越加敬畏。因为平日里我用法律解决生活社会中的矛盾,对法律的认识偏离丝毫,带来的是当事人无穷无尽的苦恼。三年来,我从当初走上法律的道路的兴奋,开始在法律的道路上颤颤巍巍地迈着。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行医道德准则传承了2400年,被誉为自古至今医生这个职业最神圣的良心准则。而每位义无反顾投身于法治国家建设的法官心中,也同样有着自己的希波克拉底知识,那就是:“总书记话儿记心间”,坚定理想信念,以纯洁神圣的精神,不忘初心、与法同行、忠于法律、忠于人民、忠于良知,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法治建设奉献一生。
作者介绍
刘建军:东宁市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参加第二十八届、第二十九届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并均获得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