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牡丹江法院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作为努力方向,积极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好法院、创建人民满意好干警”活动,不断丰富司法为民的内涵,努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是依法维护民生权益
妥善审理涉及劳动争议、追索劳动报酬、教育医疗、保险、交通事故、消费者权益等民生案件。进一步完善家事审判机制,加强对妇女、老人、儿童的权益保障工作。中院民一庭成立了妇女儿童合议庭,积极探索专业化、社会化、人性化的家庭纠纷解决方式,并加强法律普及和对下指导工作;东安区法院与区妇联联合成立了全市首家“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站”,妥善解决离婚、家庭暴力、子女抚养等家事案件10余件。积极落实司法救助援助政策。两级法院为弱势群体减缓免收诉讼费62.9万元、指定援助律师28人、发放执行救助资金75万元,确保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因执行不能的困难群众得到必要救助。进一步完善财产保全机制,引导当事人在立案、审理环节和执行前对诉争财产申请财产保全,确保胜诉的当事人及时兑现权益。
二是进一步强化便民利民举措
开展立案工作专项检查,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彻底解决“立案难”问题。积极推进星级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了诉讼指导、立案审查、材料收转、诉讼收费、司法救助、咨询热线、档案查询和电子送达、微信送达等各项服务功能,并开通了公共wifi;进一步规范了信访登记、判后答疑、会见接待等工作程序,开辟了弱势群体、涉环境案件快速立案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组建了速裁团队,全面推进繁简分流,适用小额速裁程序办理案件856件,最大程度实现简案快审,减轻群众诉累。
三是深入推进司法民主和司法公开
深入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全市法院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一审普通程序案件799件,参审率达到68.52%;东宁法院新增人民陪审人员25人,保证了审判工作需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新常态,持续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全市法院裁判文书、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公开率均达到100%;同步直播庭审965件。认真落实省法院要求,把法院的“公众开放日”打造成“品牌日”。共举办“公众开放日”339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规上”企业代表、中小学生代表6500余人走进法院、体验法官工作,让法院走进群众心中。大力加强宣传工作。在国家和省市新闻媒体发表宣传稿件300余篇;举办新闻发布会32次,发布典型案例29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典型案例、经验做法、法官风采等亮点信息700余篇,牡丹江法院官网浏览量达95万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