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牡丹江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牡丹江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启胜作的工作报告 。
王启胜院长报告了全市法院2017年工作,确定了2018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2017年工作回顾
在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全市法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力开展“七大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五个一流”目标,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市委书记刘忻、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石时态先后做出批示,对全市法院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一)依法履行审判职能,服务全市大局有新成效
1.宽严相济惩治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贯彻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措施,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1608件,审结1462件,判处有罪人犯1754人。审结减刑假释案件964件,依法减刑937人。审理暂于监外执行案件5件,批准暂于监外执行4人。
2.调判结合化解民商纠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加快牡丹江市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9840件,同比上升14.9%;审结17178件,同比上升18.2%。成立旅游巡回法庭,服务镜泊湖旅游品牌建设,开展“访企业、提建议、促发展”活动。
3.监督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共受理各类行政案件499件,同比上升22.8%;审结409件,同比上升38.2%。与市政府联合印发《牡丹江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暂行办法》,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达到100%。
4.积极构建执行工作大格局,努力破解执行难。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1523件,同比上升17.5%;执结7956件,同比上升16.3%。执行标的26.3亿元,积极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执行工作大格局。
(二)狠抓审执第一要务,案件质效有新提高
1.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对全市法院审结的25110件案件进行质量评查,评查出共性问题618个,个性问题749个。召开案件质量评查通报会,13个单位、个人因工作监管不力、超审限、案件被发改、裁判文书出现错误等问题进行了检讨发言。
2.强化案件审判监督管理。对基层法院发改案件274件,基层法院一审判决发改率为0.4%,审结申诉、申请再审案件294件、赔偿案件11件。
3.开展执行专项行动。相继开展“零点行动”“利剑行动”“雪城扫赖”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拘留506人,限制高消费2599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535人。移送涉嫌拒执罪案件41件,其中9件在移送公安机关过程中,达成执行和解,3件作出有罪判决。
(三)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理念,队伍建设有新气象
1.落实“两个责任”,强化政治建院。召开全市基层法院党建工作汇报会,集中听取9个基层法院党建工作汇报。加强党组建设,坚持“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建立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推进工作制度,促进基层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提升。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组织全市法院干警学习十九大报告、《党章(修正案)》。举行主题党日活动,激发全体干警工作热情。打造书香法院,引领干警公正司法、为民司法、廉洁司法。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等省级集体荣誉称号13个、全国法院司法技术工作先进个人等国家级个人荣誉称号4个,省级个人荣誉称号20个。
2.落实“四种形态”,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召开“司法廉洁建设年”推进会,加强司法巡查力度,严格落实“四种形态”,给予诫勉谈话8人,党政纪处分7人,清退1人。将审务督察常态化,开展审务督察16次,通报批评70人次。开展“治慵懒、治梗阻、治推脱”专项行动,切实让法院队伍作风大转变,让群众看到新变化。
3.狠抓外部监督,构建阳光司法体系。实现裁判文书、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公开率100%。推进司法公开,举办了971次庭审直播、27次新闻发布会、81场“公众开放日”活动。聘请20位特约监督员。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上半年工作情况,邀请代表委员监督视察法院工作709人次,向市人大、市政协报告了代表委员在“两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的落实情况。
(四)勇于开拓创新,司法体制改革有新突破
1.探索推进执行警务化改革。在全市法院开展执行警务化改革,全市法院执行队伍由153人增加到298人,执行队伍的专业性、战斗力、威慑力均明显增强,保证了执行工作的健康发展。
2.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严格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理念,全市法院院庭长审结案件14237件,占结案总数的50.7%。其中,中院院庭长结案1401件。
3.开展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以东宁、穆棱、阳明法院作为试点,打破现有庭室界限,以员额法官为核心,实行“员额法官+助理+书记员”工作模式,改革案件分配方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以来,东宁法院结案2429件,增幅47.6%;穆棱法院结案2644件,增幅17%。
(五)打造“智慧法院”,信息化建设有新进展
1.加强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建设。配置了诉讼服务一体机、电子档案自助查询机,提供诉讼引导、网上立案等服务,满足了互联网时代群众“低成本”“快审理”的诉讼请求。
2.着力打造高清科技法庭。投资建设了8个高清科技法庭,1个高科技校园审判庭,全部达到了庭审直录播的要求,并能够将庭审情况以数据形式集中存储、定期备份、长期保存。首次试用庭审语音识别系统,将现场收录的语音实时转写成文本形式,实现庭审全部内容的原样收录转写,做到全程留痕。
3.加强网络改建工作。围绕法院信息化3.0版建设目标,拓展“智慧法院”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在牡丹江监狱投资建设高科技审判庭,与检察院、监狱共同打造减刑假释案件信息化办案平台,推动提高减刑假释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工作。
二、2018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坚持政治建院、公信立院、从严治院、科技强院,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强化党的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案件质效、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中,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牡丹江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继续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干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升“四个自信”,切实做到维护核心、拥戴领袖、坚定信仰、勇于担当。
二是要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定位司法审判服务大局的职能。深刻理解、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制定的未来五年发展蓝图,贯彻新发展理念,紧跟经济发展形势,努力为振兴发展保驾护航。重点做好执转破案件、企业破产重组案件、金融借款案件的审理工作,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务和非法集资,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推动金融强市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三是要正确把握新时代司法审判的职责和使命,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健全确保公正司法的制度机制,推进以庭审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强化庭前准备意识、庭审中心意识,继续探索量刑均衡的有效途径。加大落实案件繁简分流的力度,推进小额诉讼案件审理,贯彻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切实提升审判质效。加强审判规范化建设,创新开展扁平化管理机制改革,探索分类分层管理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责任清单,完善考核机制,确定奖惩办法,全方位约束和督促干警严谨规范地开展工作。
四是要及时把握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司法为民举措。对诉讼服务中心进行整体改造,增设更多便民设施,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的诉讼服务。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效化,加大诉中委托调解和法院专兼职调解员调解案件的力度,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诉累。以新媒体为依托,不断深化司法公开,及时发布诉讼流程、最新动态、案件进展等,满足群众在新时代对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更高要求。
五是要严格把握从严治党新要求,建设一支有觉悟、有能力、有担当的过硬队伍。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增强“八个本领”,落实“五个过硬”要求,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法官队伍。坚持从严治院,加强对司法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切实从源头上防范司法廉政风险。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抓手,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好争先创优活动。坚持加强专业化建设,通过举办多层次多条线教育培训活动,锻造过硬司法能力,激发法官工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