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一起刑事盗窃案件在东宁县法院数字化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参加审判的除了合议庭成员和当事人外,还有一支“特别”的评审团现场观摩了案件审理的整个过程。这是牡丹江中院深入开展省法院“基层基础建设年”和市委政法委“司法公信年”活动,落实审判公开,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办案质量效率、提升队伍素质能力、提升法官队伍形象、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的一个缩影。
法院庭审活动是司法诉讼的核心内容,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环节,也是向社会展示法院工作的重要窗口。2012年,牡丹江中院以院长张敏为首的新一任党组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把案件庭审观摩作为“四个提升”的具体载体和抓手,以观摩讲评促培训,以观摩讲评促提高,以观摩讲评树公信。活动中,由中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基层法院院长、主管业务负责人担任庭审观摩活动的现场评委,并特邀了市人大内司委、市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市委政法委执法检查室的相关领导参加旁听并评审。
为确保庭审真实,防止刻意人为安排,评审小组办公室提前三天从中院及辖区十个基层法院各随机抽取一个正在排期审理的公开开庭案件作为观摩案件入庭听审。庭审观摩前,向每位庭审观摩员发放了考核评议表,邀请他们对审判人员庭审形象、庭审调查、庭审辩论、庭审调解、书记工作及总体评价进行打分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整个庭审现场全程录相录音,庭审结束后将制作成光碟,对庭审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回放,让参审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在庭审中的表现,以利于在今后的庭审中加以注意和提高。每场庭审观摩结束后,首先由所在基层法院院长自我讲评,其次随机由其他基层法院院长讲评,最后由中院审委会1名委员讲评。十一场庭审观摩全部结束后,中院将召开总结大会,对整体活动情况进行通报,总结经验,规范庭审。
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敏表示,此次全市法院庭审观摩活动是牡丹江法院落实“基层基础建设年”和“司法公信年”的具体举措,通过现场观摩、座谈、研讨、讲评,总结审判理念、审判规范、专业技能经验,发现共性、个性问题,提升全市法院庭审整体水平,实现以公开促公信、以指导促提高的目标,努力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能代表牡丹江司法水平的专家型审判人才。同时,也借助人大、政协、政法委等相关领导宣传了法院,提高了法院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