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区法院以少年审判工作
切入社会管理创新
2月12日,以省司法厅副厅长邹大力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督查组来到东安区法院检查指导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督查组对东安区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东安区法院以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为切入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东安区法院少年法庭是牡丹江市市区内唯一的一个少年法庭,承担着全市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东安区法院采取了有效措施,将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做好、做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立长效机制。成立了由主管院长挂帅、刑庭庭长和少年法庭庭长组成的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每月听取一次少年维权工作情况的汇报,每季召开一次形势分析会。先后出台了《审理少年犯罪案件暂行规定》、《少年法庭回访制度》、《适用新审判方式审理少年犯罪案件实施办法》等制度,同时推进审判方式改革。二是探索惩教结合,做到寓教于审
实行“七不”审理方式,即:不带戒具、法警不站庭、不使用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不训斥、不讽刺、不施加心理压力、不使用有刺激性的语言。坚持“三看”,即透过心理看行为,了解过去看本质,根据生活环境看原因。还采取庭审前、审中实施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宣判后进行服判教育的“三段两议”式教育模式,在讯问内容上,把人生观、价值融入其中,指明其重获新生的道路。三是实施审后帮教,巩固庭审成果。少年法庭庭长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有效促进了“问题少年”的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向少年被告人送达“法官忠告信”,通过情理交融、意味深长的话语鼓励少年被告人认真学习,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定期对在押服刑犯进行回访,建立少年犯自然情况档案,督促家长去监狱探望。四、坚持标本兼治,建立系统工程。东安区法院少年法庭加强与公安、检察、司法、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社区等部门的横向联系,着力抓好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少年法庭的法官作为法制辅导员,在立新小学、人民小学、五星小学等学校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深入清福社区、五星社区,以法制课为载体,义务为社区的未成年人宣讲法律。少年法庭法官坐客牡丹江新闻广播电台,现场接听热线,解答听众来电咨询,开展未成年人法制宣传。东安区法院少年法庭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和省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