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文化园地 -> 读书心语

从《未选择的路》看法官们的司法情怀

  发布时间:2014-11-05 09:45:10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诗人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路,说明他敢于尝试,敢于挑战,敢于支身犯险,然而他却对另外一条未选择的路格外痴迷和眷恋。

    过去我一直无法理解诗人的这种独特心理感受,直到我认识了爱民区法院的法官们,他们面对“荒草萋萋,十分幽寂”的审判道路非旦没有害怕、退缩,反而觉得它“更诱人、更美丽”;他们明明知道这条审判道路人迹罕至却依然欣然前往;他们心里无比清楚这条审判道路走起来并不轻松,可能会布满荆棘、路途坎坷、到处碰壁却依然不懈坚持前行。“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当初义无反顾的选择注定了他们呕心沥血的一生。

    然而在他们的心里其实还藏着另外一条路,那条路可能走起来更平坦、更容易、更轻松、更悠闲。早八晚五的工作、充足的休息、规律的作息在别人看来太正常不过,可是对于法官们来说却变成了奢求。每当夜深人静时,别人早已进入了梦乡,他们却还在工作,埋头于成山的卷宗中笔耕不辍;每当节假日休息时,别人一家团聚、举家出游,他们却还在工作,在办公室安营扎寨,忙得不亦乐乎,置身于世间喧嚣与纷扰之外,全神贯注地写着裁判文书;每当午饭、晚饭时,别人在细嚼慢咽地品尝着食物的滋味,他们却还在工作,不是在做庭前调解就是在开庭审案。别人有时间陪孩子、陪老人;有时间休闲娱乐、放松自己,可他们却没有时间做这些事,因为,他们把所有别人用来休闲娱乐、陪家人陪孩子的时间都用来服务当事人、都用来审理案件了。这条路虽然艰苦却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选择。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他们不疲倦吗?他们总有一天会厌烦这种生活吧?他们到老了会不会后悔把最美好的年华都用在审判事业上了呢?”然而,他们却并未因做出这样的选择而后悔过,曾经无数次忘我的投入,凭着孩子生病也要义然前往当事人所在村屯划界、立标、处理土地纠纷的执著;凭着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的为当事人搜集举证材料、战斗在一线的毅力,他们收获了许多。“也许多少年后” 他们年华已逝,清风拂过如雪的秀发,日光照进沧桑的背影,夜雨浸透眼角的皱纹,他们“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回首这一路的泥泞、一路的颠簸、一路的风吹雨打;一路的坚守、一路的执著、一路的顶风冒雨,一定会“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就是他们内心最大的收获。

    曾经见过一位老法官,一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调解过的纠纷不计其数,审理过的案件更是数不胜数,可是他没请过一天假、没提过任何要求、没有任何人给他写过事迹,平凡而又伟大的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审理工作上了,把大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了审判事业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法院里一批批的老法官退休了,又有一批批的年轻法官上任了,法院前的大树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这世间万事万物都在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变化,唯独不变的是法官们对法院、对审判事业的赤子之心,不变的是法官们无怨无悔、持之以恒的司法情怀。

                                                  (爱民法院 马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