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 最美丹江法官

宁安法院王荆棘

发布时间:2014-07-08 16:44:05



    王旌棘,男,1981年12月出生,汉族,研究生学历,2008年参加工作。现任宁安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调研室主任、审管办主任。负责法院审判委员会日常事务、重点案件审理执行、审判管理及调研、信息、宣传等工作。虽然身兼数职,工作比较繁重,但他勇挑重担、恪尽职守,出色的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展示了一名年轻干警对审判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在他到宁安法院工作的六年间,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守公正、清廉、文明、高效的司法原则,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2009至2013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宁安法院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牡丹江中级法院评为“全市法院先进个人”。2011年11月被牡青联合会评为“牡丹江市青年岗位能手”。2013年5月,宁安法院研究室被牡丹江团市委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2014年1月,被黑龙江团省委授予全省法院系统“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一、投身基层,将青春热血奉献给审判事业

    2008年,王旌棘同志从吉林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法律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放弃了到大中城市工作的机会,拒绝了同学们一起去“北漂”打拼的建议,毅然来到地处祖国边陲的黑龙江省宁安市法院工作。尽管基层法院受理的案件与中院、高院相比没有太多的疑难复杂案件,但他一心扑在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认真对待案件的每一个环节,认真对待案件中的每一个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民一庭工作期间,他处理的案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赢得了辖区百姓的一致好评。2010年,一起离婚纠纷案件立案送达后,确定开庭时间为2010年6月份,但他出于对离婚纠纷的慎重,出于对维护婚姻家庭稳定的责任,他决定加大庭前调解力度,2010年5月6日,他割舍了刚刚出生9小时的儿子,舍弃了正需要他照顾关怀的妻子,含泪踏上了从沈阳开往牡丹江宁安市的火车。在开庭之前,他来到当事人家里,详细了解夫妻双方的纠纷根源,在他得知双方的心结是因为发生在一年前男方酒后将女方打伤,女方难以原谅,男方认为夫妻吵架属于正常现象,女方不依不饶是存心“找茬”,双方一度走向了离婚的边缘,但王旌棘认为他们夫妻的感情并未破裂,在他的前后五个回合的调解工作后,以男方向女方出具“再不动手打妻子”的保证书而调解和好。当王旌棘再次见到他儿子的时候,孩子已经会“冒话”了。但却不会叫“爸爸”,每每提到此事,深感愧疚的他便不禁落泪。

    二、勇挑重担,用敬业创新助推审判改革

    2011年,按照院党组的安排,他兼任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与调研室主任。当时,审管办正值筹建之初,职能定位、工作范围、程序、效能发挥等均不确定,需要研究确定系统的、规范的审判管理模式。而调研室承担的法院调研、宣传工作也迎来了又一波高潮,争创全国优秀法院的工作目标要求全院各项工作提档升级,并充分的展示出法院服务社会的良好效果。这使得审管办与调研室的工作无比繁重。他一面实践审判管理的具体方式方法,一面撰写宣传稿件、经验材料、确保各项宣传工作有序推进。单靠白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很难完成如此繁重的工作,他就利用晚上加班加点,几年间,其他干警下班时,也是他开始一天另一个八小时工作制的时候。在他以及他所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底,宁安法院获得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审判管理工作得到省法院高度认可,并将宁安法院确立为全省法院审判管理试点单位,2013年底,全省审判责任制改革也率先在宁安法院试点推行。

    他以院为家,爱岗敬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几年来,出于对工作的责任心,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忙完了就直接躺在办公室沙发上对付一宿,每年他因工作加班在办公室过夜均超过200天。工作以来,他多次放弃节假日休息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工作岗位,每到节假日的时候,院里常常出现他一个人孤独而坚毅的身影。他的妻子谈到他时常说“我们的儿子五岁了,旌棘与我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累计都不到两个月,现在的军婚也比这强啊”。父母常劝他,“回来吧,在沈阳工作条件会更好些”,可他却说:“爸爸、妈妈,我热爱这份工作,付出再多我认为值得,你们一定要支持我”。

    三、一心为民,用司法程序减震司法积怨

    王旌棘同志虽然在法院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综合部门,但由于院党组对工作分工的安排,王旌棘承担了重点案件审理、申诉信访案件审查、执行异议案件裁决等工作。三年来,共协助处理诉讼执行案件300余件,主办重大信访案件27件,启动申诉再审案件20余件。较好地化解了当事人的矛盾,缓解并消除了大量社会矛盾,应对大量纷繁复杂媒体关注的案件。一起10余年的执行案件,期间穿插双方当事人的多起纠纷。案外人用相关联的案件反复阻止案件的正常执行,申请执行人期间也出于个人目的协助他人办理执行标的物的抵押权。但现在申请人只看案件执行期限较长,认为法院存在怠于执行情形而拿着判决书不断上访,还多次邀请媒体记者前来采访。王旌棘一方面向媒体记者讲明案件存在的特殊性,告知案件执行时间较长主要是由于申请人自身对执行标的物办理抵押权长期不解除和多起相关联案件交叉造成的;一方面加大对案件的分析研判,经过王旌棘反复查阅卷宗,抽丝剥茧,在案件中寻找出突破口,将案件顺利导入程序,使这起信访案件得到妥善缓解,申请人谭某也非常满意,常对人说“法院多一些像王法官这样的人,我的案子就有希望了”。虽然谭某的上访情绪被大大缓解,案件也进入了解决的诉讼程序。但王旌棘得知谭某身患脉管炎,脚踝已经溃烂,行动不便且无钱医治,时间拖长了可能会截肢或有生命危险。王旌棘便主动向院里申请,通过信访救助机制审批了3000元钱,还亲自将钱送到了谭某家中,谭某与其爱人无比激动,握着王旌棘的手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的作揖流泪。该起执行案件在案外人异议诉讼结束后即可顺利执行。

    四、严于律己,用清廉身正树立司法公信

    几年来,王旌棘坚守“秉公办案,廉洁自律”的人生理念,面对纷繁诱惑而不为所动。他工作时间短,积蓄有限,在宁安市长期靠租房居住。生活再怎么困难,他从没向组织喊过一声苦;条件再怎么艰苦,他从没收过当事人一分钱。他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秉公执法,时刻牢记为人民司法的主题;他视审判事业为生命,坚守法律的尊严与职业操守。2012年夏,一起长期上访案件的当事人武某,打听到宁安法院王旌棘法律知识丰富,为人客观公正。武某就要来他的电话,下班后常常让他帮助分析案情。一分析就是几个小时,武某被他的耐心所打动,感激地说“阿姨不知怎么感谢你,我家里种了时令青菜,其中西红柿最好,我给你拿一袋”,王旌棘一听,忙谢绝道“快别,给你们讲解案件是我的责任,不管是不是我承办的案件,只要您需要,我都可以帮着您分析,感谢真的不用”。另一起案件当事人王某到法院来办事,怕法院不给处理,总想找机会请王旌棘吃饭,多次要求下班后“聚聚”。王旌棘以各种理由推脱,并和他说“你放心吧,你的案件一定妥善办理,你不用顾虑”。这样的情形常常遇到,但王旌棘一直坚守底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做到了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从而自觉维护了人民法官的尊严与形象。


关闭窗口